旅行、環遊世界、買車買房、結婚生子、養貓養狗。
有辦法全都達到嗎?
似乎在常人眼中,這些選項是一種取捨。
例如想要生小孩,最好就有自己的房子,才會比較穩定。
要有房子,就需要好好工作賺錢,就沒辦法環遊世界。
這些,都是我人生想做的事情,都在我的人生規劃之中,我預計全都能達到,但是是「階段性」的達到。
我的人生規劃
- 階段一:25~3X歲,年輕時多旅行、環遊世界。
- 階段二:考慮找個地方定居、結婚生子、買房與車、養貓狗。
到了階段二,或許等孩子大了點,還是能帶著孩子到處旅居也說不定。
環遊世界的成本其實很低
首先是旅行跟環遊世界,大多數人認為要做到這件事,就需要很有錢,或是旅行跟環遊世界就是退休後才能做的事。
但其實在世界旅行、旅居,花費並不會比在台灣來的高。
我的食衣住行,一個月大約就是2-3萬NT。
一個月3萬NT的預算,可以讓我到世界各地旅居了,生活成本都差不多。
就算不出國,你也是要花費這些生活成本,依樣需要租房、需要吃飯,那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機會換個國家居住,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跟生活,而且還能學習語言跟文化,不用花錢去補習班學英文。
一句話來說的話,「把你在台灣的生活費成本拿去旅居」就能環遊世界了。
環遊世界的同時如何有收入
當你明白環遊世界的成本不高時,再來要思考的就是收入來源。
要馬就是在旅居的國家打工,但是這樣要重複經歷求職、面試、離職的狀態。
最方便也簡單的方式,其實就是遠距工作或是線上工作。
我的部分則是透過架設網站的接案、全線上的工作模式,來讓我在旅居時持續有收入。
環遊世界最高的成本其實就是機票,如果你飛到一個國家後,待的時間愈長,也就代表你的成本愈低。
環遊世界的同時也有存錢買房
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數位遊牧或是環遊世界的人,都一直在花錢、沒有存錢,那麼未來想結婚生小孩或是買房的話該怎麼辦。
我會說,其實我的存款率可能比任何同儕都來的高。
除了緊急預備金 + 生活費,這些以外的錢,我都 All in 台股跟美股了。
我是指數投資者,平時專注在本業,閒錢拿去長期投資大盤,就這麼簡單。
基本上有錢就持續投入,任何投資理財相關的App都沒開通知、也從不看新聞,反正無腦的相信經濟長期向上,把資產交給時間複利。
投資的標的就例如006208、VT、VWRA、VOO,簡簡單單。
就算有多的時間,我會拿去陪伴家人、伴侶,如果真的要把時間拿去研究東西,我不會去研究好公司,而是去研究商業模式。
現在28歲,我還沒有決定想在哪裡居住、在哪個國家居住,所以租房對我來說彈性許多,而且不用負責裝潢修繕或是家具的修理,因為沒房沒車,要隨時環遊世界都不會增加生活成本。
指數投資到我想定居時,再享受豐收的果實,賣出股票拿去買房就好了。
那你說如果暴跌怎麼辦? 我滿樂觀的。
要買房的資金如果暴跌,那就再繼續延長資金使用週期呀。
把買房資金轉為當成教育資金、退休資金,再不來就給未來子女繼承股票財產。
反正錢怎麼樣都不會蒸發,除非未來再也沒有公司跟股票了,不過那個時候可能世界也不是我所認識的樣子了吧哈哈。
結論
快速講結論的話,我覺得只要工作在線上,就可以帶著一台筆電到處工作跟旅行,在持續有收入的狀態下環遊世界,也能在環遊世界的同時,去感受看看自己未來想定居在哪個國家跟哪個城市。這絕對不是詐x,而是拜科技所賜,讓我們這代能夠享受線上工作的彈性跟優勢。
在未來有孩子前,我想要能夠多看看這個世界,去打工度假、去旅行旅居、去認識國際朋友。這樣未來小孩也才不會覺得我是那個老古板,對吧。有豐富閱歷的家長,或許會更知道怎麼跟小孩溝通。
平時扣除生活費跟緊急預備金,剩下閒錢全All in指數投資大盤,不盯盤、不短線,甚至也不做價值投資,把時間花在本業還有我愛的人跟愛我的人。
最後等要要買房時,把股票售出,轉到房產,選擇定居在我想長期居住的國家與城市。
這個階段就自然的達到買房買車、結婚生子、養貓養狗了。
等到孩子大了一點,或許也可以再次啟程,一起環遊世界、探索世界。
(圖片是我在峇厘島的青年旅館邊工作邊旅行)
下一站:
- 2025.8月 歐洲旅行
- 2025.12月 日本旅行預計1年
再來還想去澳洲、紐西蘭、英國、加拿大…就看到時候申請到哪些簽證吧:)
不是按照傳統的規劃才叫規劃,人生規劃,是自己設計出來的。